皖垦麦22
发布日期:2024-06-21 浏览次数:1705
审定编号:国审麦20230051
作物名称:小麦
品种名称:皖垦麦22
申请者: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
育种者: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、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08ELT235/济麦22//济麦22
特征特性:半冬性、全生育期228.4天,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早1.1天,幼苗半匍匐,叶片窄短,叶色深绿,分蘖力较强。株高87.3厘米,株型稍松散,抗倒伏能力偏弱,整齐度较好,穗层较整齐,熟相中等。穗纺锤形,长芒,白粒,籽粒硬质,饱满度较好。亩穗数43.9万穗,穗粒数34.9粒,千粒重39.8克。抗病性鉴定:高感赤霉,高感白粉病,高感条锈病,高感叶锈病,中感纹枯病。品质检测:籽粒容重831克/升、825克/升,蛋白质含量14.08%、14.24%,湿面筋含量34.6%、32.5%,稳定时间10.1分钟、7.6分钟,吸水率62.0%、61.0%,最大拉伸阻力418Rm.E.U.、445Rm.E.U.,拉伸面积90平方厘米、107平方厘米。2019—202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,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;2020—202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,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。
产量表现:2019—202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66.4千克,比对照周麦18增产1.43%;2020—2021年度续试,平均亩产564.0千克,比对照周麦18增产4.87%;2021—2022年度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8.4千克,比对照周麦18增产4.4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—11月上旬,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—22万,注意防治蚜虫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。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(淮河以南稻茬麦区)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,陕西省西安、渭南、咸阳、铜川和宝鸡市灌区,江苏省淮河、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,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。
审定编号:皖审麦20210008
作物名称:小麦
品种名称:皖垦麦22
申请者: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
育种者: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、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
品种来源:08ELT235/济麦22//济麦22系谱法选育
特征特性:属半冬性品种。全生育期211.1天,比对照济麦22早熟1.2天。幼苗半匍匐,叶片浅绿色,幼苗长势健壮,分蘖力较高,成穗率高。株高83.5cm,株型半紧凑,茎秆腊粉较轻,旗叶短宽上举,穗层整齐,落黄及熟相好。纺锤型穗,长芒,白壳,白粒、籽粒角质,饱满度较好。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.6/44.8万,穗粒数33.3/38.6粒,千粒重38.3/40.2克。2017-2018/2018-2019年抗性鉴定结果:中感/中感赤霉病;中抗/抗白粉病;感/感纹枯病。2017-2018/2018-2019年品质分析结果:容重816/826g/L,粗蛋白(干基)14.91/13.99%,湿面筋(以14%水分计)34.9/32.5%,吸水量61.5/58.4mL/100g,稳定时间9.9/11.2min,最大拉伸阻力402/482EU,拉伸面积93/93cm²,为中强筋品种。
产量表现:2017-2018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2.6千克,比对照济麦22增产8.67%,极显著。2018-2019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.7千克,比对照济麦22增产1.84%,不显著。2019-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.8千克,比对照济麦22增产1.94%。栽培技术要点:1.适宜播期与密度:为10月10-25日,每亩16-18万基本苗。2.施肥管理:施足底肥,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-16千克,其中底肥60%,追肥40%。五氧化二磷6-7千克,氧化钾6-8千克,作底肥一次性施入。3.注意防治赤霉病、纹枯病等病虫草害。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。
(转自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)
- 上一篇:无
- 下一篇:皖宿0891